罗源县百丈村:红色引擎开启老区村振兴

新闻资讯 4年前 阅读:27124 评论:0

  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石板材产业退出后,人员外出,村庄发展的产业支撑如何接续?用好革命老区村的优势,挖掘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等独特资源,红色旅游风生水起——

  看,红色引擎开启老区村振兴

  东南网10月28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黄金彪 )

  优势在哪里?交通便捷+红色资源

  从罗源县城出发,行车20余分钟,就来到白塔乡百丈村。上午10点多,正是农忙时辰,可田间地头、村中道路上都难得见到忙碌的身影。

  “人员都外出了,全村常住人口800多人,留在村里的不足三分之一。”百丈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吴在建介绍说,过去,百丈村和罗源县不少山村一样,以石板材加工为产业,村庄十分热闹;近两年,为了守护绿水青山,全县石板材加工产业统一退出,短时间内没有形成产业接续,所以出现大规模外出务工、经商现象。

  乡村振兴,离不开产业支撑。经过摸索,百丈村发现了自身的优势。

  一方面,区位交通优势明显。原来就有一条直达县城的公路穿村而过,给百丈村带来交通优势。今年年底,白塔乡环乡公路网将建成通车,而百丈村是公路网的交会点,与高速公路的距离大大压缩,从福州城区开车出发,上高速后预计45分钟就能到达百丈村。

  另一方面,老区红色资源丰富。1934年7月,由寻淮洲、乐少华等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;8月12日,北上抗日先遣队进驻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,在陈氏大院内设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;14日凌晨,经过激战,先遣队一举攻克罗源县城。

  站在陈氏大院门前,一面鲜红的红军旗帜雕塑格外醒目。走进这座保存完好、整洁有序的指挥部旧址,作战沙盘、机要室、警卫室等一一复原,由罗源县委党史研究部门编写的战斗历程,记录了这段烽火岁月。目前,指挥部旧址已被评为福州市红色文化重要教学点、福州市党史教育基地。

  方向在哪里?红色研学+农旅融合

  “百丈村从2016年开始打造红色旅游点,今年游客特别多,从年初至今超过1万人次。”挂村领导、白塔乡副乡长李棋介绍说。

  红色研学,是重要的动力之源。

  “我们今年组织了高一年级近400名师生到百丈村,参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,聆听红色故事、感怀先辈精神。”福州民族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游晓丹说,学校希望通过研学旅行的形式寓教于乐,让同学们记住先辈的足迹,汲取红色文化的营养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
  为了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,百丈村专门到古田会议会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,进而制定百丈红军公园的建设规划。“一期建设战前广场、红军剧场、红飘带主题雕塑、红军食堂等设施,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,能满足队列操练、户外拓展、体验红军餐等需求,打造内涵更丰富、服务更完善的红色研学基地。”李棋说。

  与此同时,游客的增多也推动了百丈村的农业转型。过去,村里主要种植水稻、花生、地瓜等传统品种。2017年以来,村里的种植大户先后引进了砂糖橘、油柰、杨梅、槟榔芋等新品种,仅沿河种植的砂糖橘就达到300多亩,明年可全部挂果。

  “这些果树可以让游客参与采摘、直接购买,通过农旅融合,进一步丰富百丈村的旅游业态。”吴在建说。

  动力在哪里?党员带头+农户参与

  人口纷纷外出,振兴乡村的担子,谁来挑?

  党员先领头,干给群众看。从指挥部旧址大门前向远处眺望,一座连绵的山坡上萌动着崭新的绿意。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废的果园,上一任党支部书记退下来之后,决定带头成立罗源百际生态农业合作社,在180多亩的荒山上种植果树,不仅让荒山重焕生机,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。

  “有党员作示范,我们也跟着加油干。”百丈村村民黄珠珠在承包山地建设果园、开辟特色农业种植的同时,还打算联合数家龙头农场,共同开发农家乐、垂钓、露营等农业观光综合体,进一步做大百丈村乡村旅游平台。

  今后,作为百丈村振兴之源的红色引擎,动力更足。

  “目前,红军公园的一期工程接近完工。”李棋介绍说,下一步,百丈村将启动二期工程,利用村里的溪流、沟壑等,开建红军战壕等战地体验项目,把红色旅游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,以指挥部旧址为核心,努力让百丈村成为革命教育的好课堂、红色旅游的新品牌、乡村振兴的老区榜样。

http://fjnews.fjsen.com/2019-10/28/content_30034858.htm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

文章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