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将启动第二批校长教师轮岗,覆盖海淀、西城等6个区

新闻资讯 3年前 阅读:17954 评论:0

  今年8月,北京市启动大面积、大比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。东城区、密云区作为首批试点,3000余名校长教师参与轮岗。

 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、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近日介绍,第二批6个区将启动轮岗。据报道,第二批试点包括西城区、海淀区和朝阳区等。

  1

  交流轮岗的“三类主体”和“两种模式”

  北京市规定,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,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、副校长,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,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。

  这涉及到“三个主体”:一是校长、书记,二是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,三是一般教师。

  对于校长、书记,北京市要求在职级提升过程中走多所学校,不能只在一所学校任职。对于骨干教师,要实现分布上的全覆盖,即每所学校都要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,虽然未必全科都有,但可以在学区供给上科学配置、优势互补。对于普通教师,则是根据他们教育服务的特长,按需求和年限流转起来。

  根据对东城区、密云区19所中小学校近4000份调查问卷显示,2021年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中,23%具有高级以上职称,33%具有一级职称,拥有特级教师、市级骨干、紫禁杯班主任等称号的骨干教师占36%左右。

  据介绍,此次北京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分为“两种模式”:一是城区完善学区和集团改革,着力推进跨学区和集团交流轮岗,实现学区和集团区域内全覆盖,让孩子能够在学区和集团内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、见到更多的老师。从满足区域内校际间课程、人员、课后服务等实际需要出发,推进学区和集团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和按需交流轮岗,重点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,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,普通教师按需轮岗。二是郊区生态涵养区按照城乡教育发展需求,全面推进交流轮岗。在全区范围内,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,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,普通教师定期轮岗。

  除此之外,在校际、集团之间,以及区域之间,通过双师课堂、在线辅导、在线研修、智慧学伴等在线服务方式将优秀教师、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策略等资源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,促进教育优质均衡。

  2

  “升级版”交流轮岗是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
  这次北京在“双减”背景下推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,被称为“升级版”的交流轮岗。

  李奕介绍,我们提出的基于“双减”工作背景下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,用一句话来概括,就是基于新的教育供给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基于新的供给主体岗位需求上的干部教师流动。

  那么,新的供给体是什么?就是文件当中提到的学区和集团。长期以来我们基础教育的供给模式都是以学校为主体来供给的,所以以前我们的教育均衡发展也强调校际之间要均衡,但实际上由于历史以及经济社会、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发展的原因,即便在试点区东城区,可能隔着一条小马路的两所学校,它们的办学空间、办学条件也很难相同,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。

  据介绍,北京市从2006年开始推进学区化改革,就是调整基础教育阶段的供给结构,即由过去单一学校的供给逐步变为多所学校连成一体的“学区供给”或“集团供给”,只有把供给体扩大了,需求侧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满足。同时,内部之间的差距才能够悄然弥合,优势还可以互补起来。因此,多年来,北京在推进学区化、集团化的改革过程中,渐渐形成了新的供给主体。

  在学区和集团供给主体内部,要重点落实作业、考试、课后服务等改革,我们更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轮岗新政策,让每所学校的优秀教师能够在学区和集团内流动起来,让他的教学经验在学区和集团内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  3

  东城区不转移人事关系

  李奕介绍,此次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不搞“一刀切”,不强求调动组织关系、人事关系。具体而言,东城区、密云区的政策明显不同。

  东城区不调动组织关系、人事关系。这是因为,虽然东城区名校众多,但校际差距很大,可能隔着一条小马路的两所学校,它们的办学空间、办学条件也很难相同。

  据《北京日报》报道,一名教师从市级示范校轮岗到一般学校,保持市级示范校教师的身份,显然更符合教师的利益。

  “不强求轮岗教师迁移人事关系,而是要突破校际干部教师管理使用的壁垒,完善学校间、学区间、区域内的交流轮岗机制,让干部教师完成由‘学校人’向‘学区人’再向‘系统人’的转变,不断扩大优质管理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覆盖面。”东城区教委主任高伟说。

  但东城区的轮岗只限在学区和集团内进行。北京市教委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:北京市已有160个教育集团、410余所集团学校,25%的中小学入“团”。东城区已经做到学区和集团的全覆盖。

  比如,史家小学联合遂安伯小学、史家实验学校、史家七条小学、史家小学分校、西总布小学,组建了史家教育集团。集团有干部教师约600人,每年有两三百名老师在集团校内轮岗。

  不久前,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欢兼任天永学区革新里小学校长,原革新里小学校长赵丹阳作为独立法人代表担任史家实验学校校长。

  李奕介绍,在学区和集团供给主体内部,要重点落实作业、考试、课后服务等改革。以课后服务为例,比如甲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有体育类、素质教育类的,也有学科类的,家长是认可的,但乙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,家长不满意、不认可,不愿意参加。

  “家长认可甲学校、不认可乙学校,这是正常的,我们也理解家长的这种需求,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是在学区和集团内实现优质课后服务资源打通使用,努力让甲学校和乙学校各自的课程、师资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起来。”他说。

  4

  密云区人事关系随岗转移

  相比之下, 城乡差异远大于校际差异的密云选择“人事关系跟着岗位走”。

  密云区教委人事科科长张冠军说:“山区学校有乡村教师岗位补助,人事关系直接影响教师待遇,此外,人事关系是否在校还影响到教师能不能在所在学校评优评职称。”

  轮岗老师一共签4份人事合同,一份自己留着,两份给双方学校,还有一份在教委人事科备案。教委会出面协调轮岗周期、岗位和待遇,轮岗期结束教师选择返回原学校也都写在合同里。4份人事合同里有一份存在教委人事科,目的就是确保轮岗教师没有后顾之忧。

  除此之外,在校际、集团之间,以及区域之间,通过双师课堂、在线辅导、在线研修、智慧学伴等在线服务方式将优秀教师、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策略等资源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,促进教育优质均衡。

  5

  第二批试点正在摸底

  李奕介绍,接下来,第二批可能会启动6个区,这6个区现在正在进行学区和集团全覆盖的再完善工作,同时对本区特别是学区和集团内的教师进行底数摸清。

  “这个底数摸清主要是指要搞清楚其有优势的服务属性,甚至细化到每个学科、每个人。比如说,同是语文特级教师,一位教师教古文有优势,另一位教师教现代诗歌有优势,把这种优质教育服务属性标注出来,在强化学科组教研质量、提升课后学科服务特色和吸引力上是很有必要的。我们要求至少要把特级教师、骨干教师整体的优质服务属性摸清楚。”他说。

  李奕说, 对交流轮岗最大的担忧是教师和干部按供需匹配流动。“如果人交流过去了,但没有发挥作用;或者说,虽然人流动到位了,但教育服务的质量,如作业质量、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后服务的特色和吸引力没有带来明显的变化,这是我们最担忧的事情。”

  “所以,对于试点区来讲,不是前期做完工作定好人送出去就完了,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研究按岗按需实名制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案。”他表示,我们关注的不是这次交流的人员数量有多少、交流人员的层级有多高,而是交流之后半年或一年后的效益,孩子是不是有实际的获得,家长是不是认可。最终我们会用可视化的方法,用孩子、教师的实际获得来说明落实“双减”政策的效果。

  END

  内容来源|21世纪经济报道、中国教育报、北京日报等;“京城教育圈”进行内容补充和编辑整理

  图片来源|摄图网

  https://www.sohu.com/a/496244133_113042?scm=1007.40.0.0.0&spm=smpc.ch25.fd-news.22.1634785240459iJBkh5N
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

文章排行